Volkswagen的反擊
在2020年12月我們曾經分析過Volkswagen Group(以下稱為Volkswagen)在歐洲乘用車(electric passenger car, EPC)市場的策略。我們提出以Modularer Elektrobaukasten(Modular Electric Toolkit, MEB)平台跨進電動車(electric vehicle, EV
在2020年12月我們曾經分析過Volkswagen Group(以下稱為Volkswagen)在歐洲乘用車(electric passenger car, EPC)市場的策略。我們提出以Modularer Elektrobaukasten(Modular Electric Toolkit, MEB)平台跨進電動車(electric vehicle, EV
Apple會考慮進入汽車市場嗎?在我們看來,這個問題已經不是Apple會不會進入汽車市場,而是Apple會運用何種方式切入汽車產業? 我們在另一篇Strategic Study曾經分析過Apple正加速發展汽車這項產品,為的是追回這幾年的落後進度;而且根據IDC,電動車產業的產值將在2025年超過智慧手機、個人電腦與可穿戴設備(wearables)這三個市
2021年2月,Fisker Inc.宣布與鴻海((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., Ltd., Hon Hai)品牌名稱為富士康(Foxconn Technology Group, Foxconn);以下稱為鴻海)共同開發新款電動車,預估於2023年第四季量產。捲土重來的Fisker,究竟會為電動乘用車(electric p
延續上一篇的討論,Tesla為了激發Model 3在中國的銷售量,因而頻繁地變動價格。在這一篇中,我們將繼續討論Tesla在中國的價格策略是如何運作的,以及為何會演變成爭議。當然,最後我們會提出對於Tesla策略的評論。 與歐美不同調的降價 以往,Tesla的產品售價始終由美國總部決定,並且與全球一起調整價格。但是,在2019年3月1日的降價事件中,第一次
汽車的價格調整本來就是正常現象,不過,Tesla的降價幅度之大及頻率之快,對於消費者而言,總是來得措手不及。如果說,提供持續的解決方案是Tesla的最終目標,採取不斷的調整價格便是Tesla的慣用策略? 變動的車價 2019年2月Tesla開始在中國進行線上銷售Model 3車款,包括(1)性能(Performance),以及(2)長續航(Long Ran
2020年10月,鴻海科技集團((Hon Hai Precision Industry Co., Ltd., Hon Hai)品牌名稱為富士康(Foxconn Technology Group, Foxconn);以下稱為鴻海)宣布成立MIH電動車開放平台,希望建構電動車硬體、軟體與零組件的「Android生態系」。 MIH平台強調可以達到模組化、彈性化與
2020年在全球爆發的COVID-19疫情直接衝擊汽車產業,在下半年需求逐步復甦後,卻在2021年一開始面臨車用晶片缺貨,而讓各大車廠再度面臨減產或是調整生產計劃。 為什麼車用晶片供給會不足?日前已經有許多篇報導或是評論提及,因為疫情促使汽車需求下滑,但卻讓電腦、手機、5G或是高性能運算(high performance computing)的需求擴大,這
歐盟(European Union, EU)與中國在2020年12月30日宣布簽訂「歐中全面投資協定」(EU-China Comprehensive Agreement on Investment; CAI),這個談了7年之久的協定,實際的施行細則還沒確定。對於汽車產業而言,最大的改變便是開放歐盟企業進入中國電動車市場,以及中國承諾遵守國際規範的勞動法規,
什麼是Tesla的核心事業?為什麼Tesla如此重視電池研發? 在回答這些問題之前,我們必須先回顧Tesla電動車策略為:(1)開發跑車(例如,Roadster);(2)用該跑車吸引投資(例如,分別獲得Toyota與Daimler策略投資),用這些錢製造一輛經濟實惠的電動車(例如,Model S);(3)用這些錢(自由現金流量),製造更實惠的汽車(例如,M
Apple前任CEO Steve Jobs曾在2006年提出,手機與汽車是兩個設計得很糟糕的產品。有趣的是,不只是Jobs,Apple產品設計師Jony Ive與Marc Newson也同樣抱怨汽車差勁的設計。 Apple隨即在2007年發表iPhone,並創新了整個手機產業,但是並沒有跨入汽車產業。 Tesla現任CEO Elon Musk提到,當Mod